看点:固定资产投资投不动了,经济发展模式面临世纪抉择
2023-05-18 08:22:07火星宏观

内容提要:

1、2023年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额是增长还是下降?这是个大问题;


(资料图片)

2、3-4月份,将成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进则退的历史转折点;

3、民间资本固定资产投资乏力,是固定资产投资转折的先行信号;

4、为什么1-4月政府与企业的社会融资增量增长了12.6%,固定资产投资反而下降了3.9%?

5、固定资产投资下滑,是将经济发展模式从投资驱动转移到消费推动模式的天赐良机。

一、2023年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额是增长还是下降?这是个大问题

国家统计局官网在《2023年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的月报中披露,2023年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47482亿元,同比增长4.3%。国家统计局没有单独公布4月份当月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

因为国证大数据每个月都会采集人行、海关、外汇管理局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以及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数据,以及时更新我们自己的小数据库。小数据库输出的2023年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了3.9%。

三郎受聘国证大数据负责宏观经济研究一年半了,我们自己这套数据库,之前更新数据后计算出来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或减速,与国家统计局的月报对比,只有四舍五入的差距。但我们依然担心数据采集有误,人工核对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确认数据无误。

2022年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53544亿元,2023年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47482亿元。对比的结果是,下降3.9%。

其实我们小数据库计算出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误差,从3月份就开始扩大了。一季度国家统计局月报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07282亿元,同比增长5.1%,但我们的数据库更新后计算出来的增速只有2.3%,当然,我们也仔细核对了本期与基期数据,与国家统计局是一样的。

为什么连续两个月相同的本期、基期数据,得出了不同的增速或减速,我们无从得知。但我们知道,利用本月累计减上月累计,等于本月新增的固定资产投资。依此原理计算,2023年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7%,4月份同比下降17.4%。

二、3-4月份,将成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进则退的历史转折点

最近30年来,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我们依靠高速的货币扩张、持续的债务增长,一方面不断压低劳动力在国民收入中的分成,一方面维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领先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通过领先于需求的投资来推高经济增速。

2023年3-4月份,可能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重要的分水岭。因为三郎惊讶地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无畏的债务扩张所支撑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到了山穷水尽、无力爬坡、不进则退的历史性时刻。

因此我们可以判断,从单月看,我们从2023年3月份开始,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开始下降了;从累计看,从2023年4月份开始,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也开始下降了。考虑到2022年5-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金额都在47294-65466亿元之间,如此高的基数,2023年后几个月超过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我们倾向于判断,3-4月份,应该是疫情以来,利用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来保持GDP的一定增速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水岭或者是转折点。

如果最近两年的数据大家还无法直观地看到固定资产投资的趋势,我们将视角放大到20年,超过GDP占比40%的固定资产投资无力爬坡,难以为继,这样的趋势非常明显了。

2002-2011年,这10年我们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均增速高达22.4%;2012-2016这5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均增速回落到13.1%,但也是2位数的高增速了;2017年之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6.4%持续滑落到疫情前2019年的5.4%。

截止到2023年3月,我们新增加了123.77万亿的社会融资(债务),占到359亿债务存量的35%,但2020-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然只有2.9%、4.9%和5.1%。

从最近20年的这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曲线来观察,固定资产投资转入负增长的趋势非常明显了。

三、民间资本固定资产投资乏力,是固定资产投资转折的先行信号

2023年4月份,国有资本固定资产投资19162亿元,同比下降10.5%;民间固定资本投资21038亿元,同比下降22.8%,下降幅度比国有资本大12.3个百分点。

实际上,民间固定资本投资早在2022年4月份就开始露出疲态,从扩张转为收缩。除中间的2023年1-2月同比增长0.8%之外,其他月份同比均为下降。

我们一直认为,民间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也一直在大会小会、文件政策上强调,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相关政策落地,进一步放宽准入,打造公平营商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回稳向好。

民间投资为什么会在管理层充满期待的环境中,比国有资本早一年出现转折?

主流的意见认为,这是因为相对于国有投资、政府投资来说,民间投资可选择的领域比较窄,特别是在那些能挣钱的、风险相对小的领域,对民间资本基本上是排斥的。法律上并未歧视民间资本,但国企的存在,国企与政府关系的存在,导致了很多玻璃门、弹簧门。民企想进进不去,因为这些领域都被国企垄断了。

这个当然是民营企业投资缺乏积极性的原因之一。但这个现象一直存在。从可比性角度出发,这就不能成为最近一年民间资本投资下滑的原因。

国证大数据认为,民间资本盈亏自负的天然市场属性,能够迫使他们保持敏锐的市场嗅觉,捕捉到供应过剩或者需求不足的细微信息,并从对自己的企业负责、对自己的财产负责的原则出发,确定他们的投资策略。这才是民营资本投资在一年前开始收缩的主要原因。

国有资本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只负盈不负亏,也不怕亏。遵义城投债务无法偿还可以延期30年,民企延期3年都绝无可能,这就是原因。

但民营资本首先感受到的市场寒气,最后一定会传递给国有资本。毕竟一家国企负债可以债务重整,一个省也可能可以,但全国的国有资本如果都因为投资不受控而发生债务风险,就一定会引发金融危机,社会动荡。央行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

四、为什么1-4月政府与企业的社会融资增量增长了12.6%,固定资产投资反而下降了3.9%?

国证大数据依据人行公布的社会融资分类数据,从社会融资增量中减去住户部门贷款,可以得到政府与企业部门的社会融资增量。2023年4月,政府与企业部门的社会融资增量为11497亿元,同比增长26.8%,但4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了17.4%。这可能存在资金从银行到项目的时间差。

但1-4月份,政府与企业部门的社会融资增量为119436亿元,同比增长12.6%,而1-4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了3.9%。这就难以从时间差的角度来解释了。

国证大数据依据有关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后认为,原因有二:

一是各级政府、国企和民企,负债率太高,还本付息压力极大,新增社会融资中,相当一部分借新还旧和支付利息了。

比如中央债券登记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4月在中债登登记的各种债券发行规模为83577.31亿元,但1-4月份偿还到期债券49229.48亿元,占58.9%;支付利息8085.11亿元,占到9.7%。还本付息合计占到当期债券发行量的68.6%,可用的资金只有31.4%。

2023年4月,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9.95万亿,减去77.23万亿的住户贷款,政府与企业社会融资存量达到282.72万亿,按照人行披露的4.3%的存量利率计算,1-4月份需要支付利息4.05万亿,占到1-4月份政府与企业社会融资增量11.94万亿的33.9%。

二是有投资项目的社会融资占比下降,为完成信贷任务而增加的社会融资占比增加。

今年以来,金融主管部门对融资、信贷的考核比以往更严,逼着基层银行完成信贷任务。据我们从银行部门了解,由于基层银行有风控机制,符合条件的,早贷了。没贷的,不符合风控条件银行也不敢贷。为完成任务,今年请求国企贷款完成任务的情况比往年多很多,这也是有些国企可以拿到低于2%贷款利息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个利息放给企业,企业再转存银行,存贷利息基本平衡,资金通过这个模式在银行空转。

这一现象,从今年1-4月份社会融资中无法空转的直接融资比例明显缩小,容易作假的间接融资(就是银行贷款)占比增加的趋势上可以得到印证。1-4月份,直接融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31.4%下降到23.7%。

五、固定资产投资下滑,是将经济发展模式从投资驱动转移到消费推动模式的天赐良机

从今年1-4月份政府与企业社会融资增量中的33.9%需要用于支付社会融资存量利息这个数据来看,我们利用持续增加负债来推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是穷途末路了。发改委、央行、财政部的经济政策高参们,请你们仔细思考,哪个企业能够承担如此重的并且在继续加重的债务负担?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一季度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1.4% ,其中国企同比下降16.9%。但一季度居民收入中的工资同比仅增长5%。由此可见,债务成本应该是企业利润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从2002年到2022年,我们的固定资本形成额在GDP中的占比,从35.2%增加到了42%,居民消费占比从45.1%下降到37.2%。数十年持续领先的固定资产投资所形成的供给,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内的有效需求。不仅压抑了国内的有效需求,还存在经济安全隐忧。 2022年我国服务出口2.85亿元,商品出口23.97万亿元,总供给中有22.2%需要依赖出口消化。在我们面临生产链转移和西方供应链多元化的今天和今后一段时间,这是一个涉及经济安全的大难题。

因此,我们认为,3-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下滑,正是我们改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天赐良机。我们应该借机抓紧改革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劳动力收入占比,缩小工薪收入差距;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将原计划用于投资资金中的一部分,用于转移支付,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刺激有效需求。加速用消费驱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取代投资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作者:徐三郎】

关键词: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于新增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平安季开鑫三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的公告 世界观天下

相关新闻

热搜榜